-
- 陈鹤琴的发现:孩子爱音乐
-
-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在对孩子细心观察的过程中发现,音乐是儿童生来喜欢的。小孩出生不久,就能“欣赏”音乐了,他会听母亲哼着催眠曲而恬静地入睡。再大一些,更喜欢听各种优美的声音。听到节奏欢快的音乐,他会手舞足蹈;在吵闹中,听到抒情的乐曲,他也会渐渐安静下来。两三岁时...
-
发布时间:2015-06-26 16:00
标签:6-12岁
-
- 强调读写算 限制智力发展
-
- 专门进行儿童画研究的英国科学家表示:现在的学校教育过分强调对儿童读写和计算能力的培养,而这些恰恰抑制了儿童的创造力。已退休的英国利兹大学的安杰拉 安宁教授是儿童早期教育专家,她在对儿童画进行了为期3年的研究后发现,目前学校的教育过分强调了对儿童读写能力和计算...
-
发布时间:2015-06-26 16:00
标签:6-12岁
-
- 八现象显示婴儿智力发育水平
-
- 由于婴儿的语言刚刚开始发展,所以不能用笔纸测验来测试婴儿的智力,也得不到书面答案,父母只能通过观察婴儿的动作,来估计婴儿智力的开发情况。 大脑中最先发展的是控制脊椎、四肢的神经系统,因此,了解婴儿大脑发育、智力开发的最佳途径,就是观察孩子的运动能力的发...
-
发布时间:2015-06-26 16:00
标签:6-12岁
-
- 宝宝早期教育效率最高的年龄段
-
-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喂干食物的关键年龄,进干食物正个月后,就能伸手抓东西,过了这个关键年龄,婴儿就可能拒绝咀嚼从口中吐出食物。 儿童的早期阶段是人生的关键阶段,这个阶段予适当的教育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年轻的父母不要错过,在这时期中存在着几个学习...
-
发布时间:2015-06-26 16:00
标签:6-12岁
-
- 培养儿童美术欣赏能力
-
- 考虑到低幼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对儿童的艺术素质要全面培养的要求,每次的欣赏活动都要与相应的操作活动相结合,使整个活动有静有动,有视觉体验也有操作经验。这样,欣赏带动了创作,创作又反过来可以加深欣赏的体验,两者互相促进,相得益彰。培养儿童美术欣赏能力一般...
-
发布时间:2015-06-26 16:00
标签:6-12岁
-
- 孩子需要刺激丰富学习环境
-
- 色彩鲜艳,变幻多样,提供视觉触觉刺激,锻炼手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,棋类可训练孩子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。 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在很大程度上与周围环境的刺激强度有关,如果婴幼儿从小生活在一个空空荡荡的房间里,白墙白床,宁静得没有任何外来的刺激,那么他对于光...
-
发布时间:2015-06-26 16:00
标签:6-12岁
-
- 给“小书虫”插上想象翅膀
-
- “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”。知识经验的不足,刻板印象、思维定势较少,为孩子的想象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,而早期亲子阅读活动以充满想象力的文学作品为依托,又以充满想象力的游戏形式进行,可以说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最有利方式之一。这一次,我们要解答的问题就是:...
-
发布时间:2015-06-26 16:00
标签:6-12岁
-
- 培养幼儿“多解”的思维方式
-
- 引导幼儿从非常态的角度进行多解 多解的最大障碍是思维的固定。幼儿在解决问题时,多是围绕一般性、常态性的思路展开,且难以跳出常规的框框。 “多解”的思维方式,是指在思考问题、解决问题时,善于变换思维的角 度,进行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思考,灵活、变通地寻求多种...
-
发布时间:2015-06-26 16:00
标签:6-12岁
-
- 怎样知道宝宝有没有说谎
-
- 幼儿头脑中经常产生出许多极其生动、逼真的想象,将想象当成现实,将愿望说成存在,这时他会说谎话,例如,有的孩子因长期渴望某种玩具,但妈妈没有满足他的要求,幻想之下,他会认为自己已拥有,就吹嘘“我有一架真正会飞的飞机”,“妈妈也给我买了跟你一模一样的汽车”。 ...
-
发布时间:2015-06-26 16:00
标签:6-12岁
-
- 提高孩子们智商的四种做法
-
- 宝宝聪明与否,有来自先天的原因,但也有后天的培育,合理的智力开发、膳食等都宝宝大脑发育的关键。下面我们就来从四个方面诠释一下提高孩子智商的做法。特别推荐:宝宝智力巧开发!一个情绪智商高的孩子,往往比一个单纯只是聪明的孩子来得更能够在各种环境中表现出色,...
-
发布时间:2015-06-26 16:00
标签:6-12岁
-
- 如何能激发孩子的艺术细胞
-
- 少限制:不要过早地给孩子画下圈圈框框,多给孩子创造机会,让他多接触不同的东西,并抓住时机给孩子以科学指导。比如,孩子一岁时可以握笔“涂鸦”了。将笔和纸交给孩子,特别是颜色鲜艳的笔,不仅使孩子画画的要求得到满足,也能刺激孩子视觉的发育。 假如父母因孩子画...
-
发布时间:2015-06-26 16:00
标签:6-12岁
-
- 父母运动狂热影响孩子成长
-
-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青年运动研究机构主任丹尼尔·古德指出,一般来说,有一对活跃的父母,孩子也会跟着活跃。但同时,这些父母也很容易掉入一个心理陷阱,那就是把运动看成生活中的大事情,并认为其唯一目的就是取胜。在美国一些运动狂热型家庭,孩子很难再从自己喜欢的事情中...
-
发布时间:2015-06-26 16:00
标签:6-12岁